今年国庆长达七天的假期,为老百姓出游创造了条件。来自民航、铁路的信息显示,国庆期间交通部门压力骤增,一些旅游热线几乎超过春运规模。
为应付突如其来的客流量,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从10月1日至5日,仅广州火车站就增开17趟列车,约多运送34000人次。白云机场9月30日到10月5日,共发出航班1200余架次,其中加班210余架次。国庆期间,香港政府宣传力度强劲,吸引了大批广东居民。澳门则有回归题材,各大旅行社几乎有多少收多少。国内游因北京方面有新规定,客源流向以云南、四川、海南等为多。
假期增加了,的确给旅游市场带来诸多的新机遇。然而,在这股旅游热的背后却又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旅行社的接待能力、旅游景点的承受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据广东省天马旅行社一人士说:“一般的招待所,180元一晚睡地铺的现象并非少数。”去九寨沟的游客,都被预先告知随时做好“因陋就简”的准备。也有些旅游公司因购买不到火车票而不得不把游客推到由铁路开办的旅行社。
面对市民的出游要求,很多旅行社为什么满足不了呢?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的旅游季节旺得特别早,以往这种势头只有春节才有,所以很多部门预计不到。加上今年国庆放假的消息来得晚,旅行社再追加出团计划已捉襟见肘。
在今年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旅游是一支强心剂,拉动了整个消费市场的兴旺。但如何确保市民出游走得好,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这是交通、旅游、酒店及相关行业面临的一个新话题。(《粤港信息日报》10.9 陈莺 等文)
这几天,在上海市的大街小巷,手握一面小国旗会让人觉得自己与祖国母亲是如此的贴近。10月1日早晨,记者在人民广场采访升国旗时看到,2.5元一面的小国旗卖得非常好。小贩说,他早上一小会儿就卖掉了一两百面。
但除了小国旗,市场上还有别的国庆节纪念品吗?
国庆节期间的小商品也是有的,比如夜市上耀武扬威的充气玩具和气球,但它们并不具有国庆节特色,没有纪念意义。
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时,主持人白岩松曾对一个嘉宾胸前戴的国庆50周年纪念章大加赞赏,可在上海连类似的纪念章都很少见。
众志广告公司的老板唐晖说:“我开车走在上海的大街上,浓重的节日气氛强烈地感染着我,我想买面小国旗插在车上,可不是随处可以买到。”
这是今年上海商家面临的一种尴尬:一方面存在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却没处卖。
今年国家的大事特别多,再过几十天澳门就要回归了,紧接着就是世纪之交,在别人还没有“觉醒”之前,也许,这正是节日礼品市场蕴藏的商机所在,当然,这是对有准备的头脑而言的。
(《青年报》10.7 杨波 文)
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出台伊始,正逢共和国50华诞庆典。出门走走看看,最明显的感觉,一是“假日经济”真的是来了。国庆期间,出游的人多了,商店、饭店、旅店火了;火车、飞机,汽车客流量大了;景区、景点热闹了。二是“跟不上”的地方还不少。比如中低档旅店床位不足,停车场太少,公共场所厕所紧张,商店收款台忙不过来等等,这些看似“小”的问题,其实是个“大问题”。
实行周五工作制,双休日一年算下来,就是一百来天。如果说“大春节”里相当多的人是为了“回家看看”。那么,现在的“大五一节”和“大十一节”里,出行相当多的是为了“走四方”。这说明,研究“大五一节”和“大十一节”的居民消费行为,要考虑到旅游、休闲、购物、娱乐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涉及治安、商业、交通、通信等等方面,弱了哪一项也不行。眼下出现的“跟不上”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首先是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思想认识要到位。其次,还要讲有序发展。
“假日经济”,指的不单是商业、旅游业、餐饮业和交通行业。今年国庆期间各地城乡市场上部分家用电器、照相器材等卖得火爆,无疑也给工业生产企业传递了新的信号。总而言之,第一个“大十一节”向我们提出了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跟上去”,或许是一篇刚刚开始写的大文章。